本文目录一览:
- 〖壹〗、发一篇science有多厉害
- 〖贰〗 、北京大学「国家杰青」,三篇Science
- 〖叁〗、佩服!终以一作发《Science》的她,竟也曾经历艰难毕业!
- 〖肆〗、【重庆理工大学】副教授在《Science》子刊发表重要学术文章
- 〖伍〗 、发nature和science能当教授吗
- 〖陆〗、南昌大学再发《Science》!铁电材料获进展
发一篇science有多厉害
在《Science》上发文是非常厉害的,标志着科研成果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期刊地位高:《Science》由爱迪生投资创办于1880年,是世界顶级杂志之一,代表了人类自然科学研究的比较高水平 。在该期刊发表文章 ,意味着研究成果得到了世界科学界的高度认可。
无法比拟,在学术界nature可以算是国内的比较高水准了,发表一篇nature代表着学术上已经有很高的水平了。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并没有相应的称号,不过也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 。
打一个比方。我负责招生宣传的河南省 ,2018年有98万考生参加高考,而能够录取进入清华北大的只有400人。在国内,也就是说 ,科研人员想要发一篇Science论文,比在河南省考上清北的难度还要大很多。从几率上来说,相当于要在河南省拿下状元这样的水平 。
一篇《Science》论文的含金量很高。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出版的顶级期刊 ,是世界上最早、最权威的世界核心期刊之一,也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期刊之一,其发表的论文都是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和编辑审查后才得以发表 ,因此其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都非常高,被广泛认可和引用。
《science》作为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顶尖学术期刊,被公认为世界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 。其2022年的影响因子为6714 ,位列Q1分区,且其录用率仅为5%,这反映了其对论文发表的高要求和严格筛选过程。高难度意味着高认可度,因此《science》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广泛认可。
Science中文意思为科学 ,它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该杂志是由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于1880年投资1万美元创办的,一年一共51期 ,距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科学》每年都会收到世界各地作者的论文,发表文章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
北京大学「国家杰青」,三篇Science
〖壹〗、北京大学的「国家杰青」刘开辉教授团队在低维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在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三篇重要研究成果 。具体成果如下:合成具有明确手性和相干极性的单晶WS2带状阵列:刘开辉教授与中国科学院的魏钟鸣研究员等合作 ,通过原子级制造技术成功合成了这种材料。
〖贰〗 、北京大学「国家杰青」团队的科研成果在Science发表北京大学的刘开辉教授,作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得主,其研究团队在低维材料生长机理与光谱物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们专注于开发创新技术解决前沿科学难题 ,如米级单晶制造装备、纳米光谱学表征系统和二维材料复合光纤全光纤器件的开发 。
〖叁〗、可以。两篇science是有机会成为杰青的,故可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又简称“杰青” ,是我国1994年批准设立且用来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为主要目标的专项基金。
〖肆〗 、不是 。根据北京大学博士后展品信息合作导师简介了解到,韩梦迪,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
佩服!终以一作发《Science》的她,竟也曾经历艰难毕业!
华方圆研究员虽然最终以一作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但她的科研之路确实充满了艰难和挑战。具体来说:学业转折:华方圆最初选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 ,但后来转向协和医大基础医学研究所学习生物医学 。然而,由于不适应协和医大的氛围,她决定从直博生转为硕士生 ,这一过程对她来说十分艰难。
月21日,北京大学新闻网发布了一则喜讯,宣布最新一篇《Science》正刊长文。令人敬佩的是 ,本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竟是华方圆研究员 。然而,与人们心目中“一路顺风 ”的形象不同,她的科研之路充满了曲折。从直博生转为硕士 ,艰难毕业的经历让她倍感艰辛。
北京时间2024年6月7日,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富才教授团队在Science《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题为“Developing fatigue-resistant ferroelectrics using interlayer sliding switching” 。
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 ,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 ,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 。
【重庆理工大学】副教授在《Science》子刊发表重要学术文章
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无定形聚合物基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在机密信息领域的加密及解密应用。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论文第一单位,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苏艳作为第一作者 ,杨朝龙副教授与合作单位南洋理工大学Zhao Yanli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编委会副主任:包括杜惠平教授(重庆理工大学)、杨强院士(香港科技大学)、王国胤教授(重庆邮电大学)和彭熙教授(重庆理工大学)。 JCR分区 根据最新的JCR报告,CAAI TRIT位于Q1区 。在Computer Sci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类别收录的144种期刊中位列第25名 ,显示出其高水平的学术影响力。
俞明轩自1985年起在同济大学学习,获得了工学学士学位,其后 ,他于1990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深造,先后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93年4月起,他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教师,期间 ,他还担任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员助理,并在1998年5月至2000年5月期间在北京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
期刊论文类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注意:一般而言 ,借鉴文献里的标点符号用的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输完汉字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再输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发nature和science能当教授吗
〖壹〗 、一篇nature是不能当教授的 。发nature和science只能保证你可以进入大部分学校,这里的大部分包括所有的双非院校和一些211以及少数的985 ,但是进去不一定就会给你教授,部分普通二本也许会给,少数一本也许会考虑 ,但是211以上的学校几率就很少了。
〖贰〗、无法比拟,在学术界nature可以算是国内的比较高水准了,发表一篇nature代表着学术上已经有很高的水平了。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并没有相应的称号 ,不过也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 。
〖叁〗、一篇nature是不能当教授的,发nature和science只能保证你可以进入大部分学校。
南昌大学再发《Science》!铁电材料获进展
南昌大学在铁电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以下进展:新型PVDF基四元共聚物的研发:南昌大学世界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教师王仲夏 、廖伟强教授通过研究新型PVDF基四元共聚物,实现了显著的压电响应。
研究成果:南昌大学世界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教师王仲夏、廖伟强教授,通过研究新型PVDF基四元共聚物 ,实现了显著的压电响应,该成果以“Giant electromechanical effects in polymers”为题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这一突破是继2019年南昌大学在《Science》发表的研究成果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
年7月,东南大学熊仁根教授团队第三次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型铁电体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标志着我国在分子材料领域又一次走在了世界前列。2018年12月,基于“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铁电体 ”的研究成果,熊仁根团队入选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前十科技进展”。